参与筹备黄埔军校,力荐周恩来入校任职
关于参与黄埔军校筹办,张申府回忆称:“那是1923年的11月,我从德国回国,取道俄国,住在莫斯科赵世炎处。时蒋介石正奉孙中山先生之命,与张太雷等四人在俄国考察,这是为国民党创办军校作准备的政治军事考察。经世炎同志介绍,认识了蒋介石。”他们的第一次见面,蒋介石对张申府“客气得很”。蒋介石率“孙逸仙博士代表团”访苏,达成了苏联同意“为中国革命者建立军校”的成果,这是蒋介石梦寐以求的。张申府与蒋介石之不期而遇,成了日后得以入黄埔军校机缘。1924年初春,他回国来到广州,参与黄埔军校的筹建,参与筹建军校的还有孙中山邀请的几名苏联军事顾问,他们中有的人会讲英语、德语。通晓英语、德语的张申府很快成为校长蒋介石的翻译。那时的张申府,得到了校长蒋介石和党代表廖仲恺的充分信任。
1924年3月27日,约有1300名考生云集广州文明路的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参加考试,张申府和几位苏联顾问负责口试题,他还负责笔试监考和阅卷工作。第一期预订正取生300名,备取生150名。在蒋介石呈上的17名候选待任教官中,只有张申府是中共党员。他于1924年5月12日被孙中山任命为首批陆军军官学校教官。1924年5月13日,孙中山任命邵元冲与汪兆铭、胡汉民三人为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教官。1924年6月13日,孙中山任命戴季陶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。同日,张申府亦被任命为政治部副主任。此时的张申府还分别担任孙中山“一武”(黄埔军校)“一文”(时称广东大学,后改称中山大学)学校的教员。显然,戴季陶此时是以政治总教官嬗递政治部主任职,而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张申府,被任命为政治部副主任,被学者认为是入黄埔军校中共第一人。戴季陶于1920年在上海参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时,就与张申府相识并有深交。此时,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与戴季陶和张申府交流时,希望张申府能够推荐一些在国外学习的优秀学生到黄埔军校来工作。于是张申府向廖仲恺写了一封推荐信,列出有15名中共党员的名单,排名第一是周恩来。张申府即去信欧洲,致信周恩来早日归来,还为他筹措了从欧洲回来所需路费。
1924年6月17日,孙中山以大元帅令准任张申府为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副主任。1924年6月20日,张申府被校方正式任命为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副主任,是中国共产党人当时获得颁令履任黄埔军校职务第一人(教授部副主任叶剑英当时还没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)。1924年6月22日,戴季陶因与张继、谢持等矛盾激化,辞去所有职务离开广州。时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、国立广东大学校长邹鲁亲历此事,有回忆记述:“1924年6月18日上午,戴季陶到邹鲁家串门聊天,正巧张继(时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)也在喝茶谈天。三人在闲聊中说到共产党,戴季陶无意中说了几句公道话,这便激起张继的反感,张继是极力反对国共合作的,一听到戴季陶此时还在为共产党说话,便指着戴季陶怒骂:你是一条共产党的走狗!戴毫不客气地回敬道:你这个北洋军阀的走卒,也配来教训我!张继曾为北洋政府幕僚,戴季陶的这一骂正好触动他的软肋。张继恼羞成怒破口骂道:你从保皇党干到共产党,是一个十足的反复无常的小人!不要脸的东西!并扬手给了戴季陶一记耳光。”随后,两个书生出身的国民党高级文官在邹鲁家里厮打起来,戴季陶打不过张继,奈何他不得,回家后越想越觉得委屈,次日便不辞而别,乘船赴香港转上海。当日由党代表廖仲恺提议,任命邵元冲为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代主任。邵元冲 “对于黄埔军校初期政治教育之推进,致力甚多”,邵元冲此时推进的政治教育显然是中国国民党“党义”或是孙中山“三民主义”等。1924年6月下旬,张申府因要兼顾国立广东大学教职与课程,于是辞去政治部副主任职务。1924年9月下旬,周恩来到职军校。不久,虽然此时张申府已经离开黄埔军校,周恩来还是借着当初张申府的列名推荐,得以出任政治教官,讲授《政治经济学》课程。不久,政治部代主任邵元冲,于1924年11月12日被孙中山亲点为陪同北上的八名文随员之一, 11月13日即随孙中山乘日本轮船“春洋丸”至香港后北上。行程中,邵任孙中山机要主任秘书。此时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位置空缺,不久周恩来接任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治教官。1924年11月下旬,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。于是,这位后来的历史巨人从此登上了中国的军政舞台。周恩来曾说过:“蒋介石在1926年前仍是国民党中的‘代表人物’。”正基于此,周恩来认为能进入黄埔军校任事大有可为。